有个传说叫官窑——苏州古玩城收藏官窑瓷器欣赏
发布时间:2013/4/9 点击次数: 5370

       “看这个画工,这个釉,这个款,规规矩矩,官窑的没问题!”
  常听到藏家介绍自己的瓷器,若是官窑便不禁神采飞扬,俨然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官窑高”。
  官窑很少,这几年尤其少。常见藏家凡有佳藏都往官窑靠,“等于是官窑了”,“不比官窑差了”,或者是一声叹息:“我这个离官窑,就差一口气了!”
  官窑瓷器的价格在拍卖场上高歌猛进。普普通通的十几万,贵一点的上百万,更稀少的几千万,说不准啥时候就冒出个两三亿。所谓官窑,便是朝廷垄断专窑烧造的瓷器,也可以是朝廷设定标准,由民窑来烧造,但最后还是朝廷派专人按标准严格验收和采办。当年明清两朝的宫廷里,官窑瓷器数量多得数也数不清,客观地说,如今存世的官窑瓷器也不是小数目,但相对于需求来说还是微乎其微,况且早就名花有主了,———当初它们从宫中散出,伴随着迥异的命运履历,或平静或动荡,最终落脚在两地故宫,落脚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,落脚在国内外私人藏家手中……尘埃已落定,于是我们在市场上实在很少看到官窑了。
  还有一种官窑很多,那便是官窑赝品,有高仿有低仿。在地摊上拎着“官窑”往家赶的收藏爱好者不在少数,价格便宜,以为捡漏,实则只是自娱自乐。卖家无论什么途径得到了真品官窑,都不肯轻易出手,流落地摊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。至少近些年,关于有谁从地摊上捡到官窑的故事,几乎没有在圈内流传过。
  很难说官窑瓷器的美学境界一定比民窑高,正如富丽堂皇、花团锦簇以及细腻精致,未必就是最美。然而也不能否认,在瓷器的世界中,官窑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语境,是中国瓷器文化中最为讲究的那一隅,是最为自信的那一部分。而且市场已经给官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标杆地位,它们已经很贵而且还在涨价———那令人咋舌的价格,早就将普通收藏爱好者拒之千里。对多数人而言,官窑,真的只是一个传说。
  我们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,听苏州瓷器鉴定专家、苏州文物鉴定小组成员汪成老师讲述官窑。得益于长期在苏州文物商店的工作,以及在全国各大拍卖行奔波的经历,汪成比绝大多数人看过更多的官窑。他说苏州卧虎藏龙,有些藏家手中,还是有着一些官窑。
  汪成点评了苏州古玩城收藏展示的一些明清官窑瓷器。苏州古玩城立足收藏一些高端瓷器,展示在橱柜里的这些,还只是它们收藏的官窑瓷器中一小部分,也算不上其中最珍贵的,但已经十足可观。给瓷器转个身,看到背面,除了那写得规矩,昭示着自信和尊贵的“大清”“大明”款号,还纷纷保留着一枚枚小小的标签。标签是保利嘉德等公司贴上去的,类似这些的官窑瓷器,往往需要在大型拍卖公司上通过公开竞价购得。
  无论你是否喜欢,了解官窑文化的机会并不很多,让我们通过汪成的介绍以及这些图片,来看看数百年前的那些宫廷用品。本版文/摄 春生

  嘉靖官窑青花大碗
  嘉靖青花的典型器。尺寸硕大。碗内中央和口沿都绘有龙纹,而外面则绘满了暗八仙纹饰。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,道教在全国盛行,有关道教内容的纹样被大量绘制在当时的青花瓷器上。装饰画面的布局构图趋于富丽繁缛,层次感欠缺,但布局比较讲究排列对称。嘉靖时期明朝国力衰弱,多次发生农民暴乱,景德镇官窑也开始“官搭民烧”,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的差别。即便如此,这件作品还是体现了器形饱满圆润、胎质细洁致密、画工大气、青花发色佳等优点。


 

  康熙官窑豇豆红太白尊  
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,清代康熙晚期出现。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,制作时间短,所以康熙豇豆红传世数量极少,汪成介绍现在苏州博物馆藏有一件,苏州古玩城有一件,估计民间收藏屈指可数。太白尊是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,因摹仿李太白的酒坛,故名。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,还有“鸡罩尊”之称。造型为小口微侈,短颈,溜肩,腹部渐阔呈半球形,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。与很多太白尊一样,这件作品还有精细的浅刻团螭暗花,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。作品体现了文雅的审美品格。


康熙官窑三色笔筒  
这件作品刻画了孔雀、花卉和山石,交错着釉里红、青花、豆青三色,总体呈现素雅的格调。瓷器爱好者都知道,这三种颜色同时烧制有一定的难度。


  万历官窑五彩盘  
万历的青花五彩最为著名。这件盘子主体纹饰为五彩,但圈线为青花,另外外壁的螭龙也是青花。螭龙依然威风凛凛彰显着皇家气息,而盘内的鸳鸯、飞鸟、鸭子以及池塘柳树构成了一幅和谐安定的图景。万历是明代兴衰成败的关键时期,表面太平,但万历皇帝的惫怠却为政权埋下隐患,后人评价“明亡,实亡于万历”。观此瓷器之平和之象,联想到明王朝千疮百孔,能不让人叹息?


 
下一篇:汉代青铜蒜头瓶
上一篇:拍卖的四种形式,你知道几种? 返回>>
 

企业邮局 | 后台管理

版权所有: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投资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0255号 技术支持:仕徳伟科技